主條目:佛羅里達州歷史
印第安時期
編輯
古印第安人至少在14,000年前就已進入佛羅里達[14]。到16世紀,即佛羅里達有歷史記錄的最早時期,當時佛羅里達的主要原住民群體包括位於佛羅里達狹地的阿帕拉契族(英語:Apalachee),北部和中部佛羅里達的蒂穆庫亞族(英語:Timucua),中部大西洋沿岸的艾斯族(英語:Ais people),奧基喬比湖地區的馬亞米族(英語:Mayaimi),佛州東南部的德貴斯塔族,以及西南部的卡盧薩族(英語:Calusa)[15]。
第一段西班牙殖民地時期
編輯
佛羅里達是現今美國本土首個被歐洲人探索並定居的地區,最早已知的歐洲探險者隨胡安·龐塞·德萊昂而來。龐塞·德萊昂於1513年4月2日發現並登陸佛羅里達半島。他將其命名為「佛羅里達」(la Florida),以此讚美這裡繁花似錦的景觀,並因為當時正值復活節季節,而西班牙人將此節稱為「花之節(英語:Pascua Florida)」(Pascua Florida)。次日,他們登岸以探索並宣告對這片新土地的占有權[16]。16世紀末前往中國定居的義大利神父利瑪竇在與明朝光祿寺少卿李之藻合作刊刻的坤輿萬國全圖中,亦將「la Florida」譯為「花之嶼」。傳聞龐塞·德萊昂在佛羅里達發現喝了就可以永葆青春的青春之泉(或稱不老泉),但事實上這一傳說純屬虛構,德萊昂一生的探險手稿中都沒有發現青春之泉的記錄,在他去世多年後他的名字才與青春之泉的傳說聯繫在一起[17],這一橋段卻被後世諸多遊戲和電影引用,比如世紀帝國III和加勒比海盜4。
1539年5月,西班牙探險家埃爾南多·德·索托沿佛羅里達海岸航行,尋找可以登陸的深水港。他描述了一堵延綿數英里的紅樹林牆,有些高達21公尺(70英尺),其盤根錯節的樹根使得登陸十分困難[18]。隨後,歐洲人將基督教、牛、馬、羊、卡斯蒂利亞西班牙語及其他新事物引入佛羅里達[19]。西班牙人在佛羅里達建立了多個定居點,成功程度各異。1559年,特里斯坦·德·盧納·伊·阿雷亞諾(英語:Tristán de Luna y Arellano)在現今的彭薩科拉建立了一個定居點,使其成為佛羅里達最早的定居點之一,但到了1561年這裡基本上已被廢棄。1564年至1565年間,法國人在現今杜弗郡建立了卡羅琳堡(英語:Fort Caroline),但隨後被西班牙人摧毀[20]。如今,這座堡壘在傑克孫維的原址上重建並對外開放展覽。
1565年,在西班牙上將兼總督佩德羅·梅內德斯·德·阿維萊斯(英語:Pedro Menéndez de Avilés)的領導下,建立了聖奧古斯丁(San Agustín)定居點,這成為美國本土上最古老、連續有人居住的歐洲人定居點,並孕育了第一代的佛羅里達人(Floridanos)以及佛羅里達政府[21]同年,一場婚禮在聖奧古斯丁舉行,新娘是來自塞維亞的自由民黑人傭人露依莎·德·阿夫雷戈(Luisa de Abrego),新郎是來自塞哥維亞的白人米格爾·羅德里格斯(Miguel Rodríguez),這是美國本土歷史記錄在案的第一場基督教婚禮[22]。一些佛羅里達人與彭薩科拉人(英語:Pensacola people)、凱瑞克人或非洲不同族裔(英語:List of ethnic groups of Africa)女性(包括奴隸和自由民)結婚,他們的後代形成了一個梅斯蒂索人和穆拉托人構成的混血人口。西班牙政府還鼓勵來自英屬十三殖民地的奴隸逃往佛羅里達作為避難地,並承諾他們只要皈依天主教即可獲得自由。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二世發布了一項皇家公告,宣布所有逃往佛羅里達並接受皈依和洗禮的奴隸獲得自由。大多數人前往聖奧古斯丁地區,但也有逃亡的奴隸到達彭薩科拉。早在1683年,聖奧古斯丁就已組建了一支全黑人民兵部隊來保衛佛羅里達[23]。
隨著北方英國殖民地的建立和西部法國領土的擴張,西班牙在佛羅里達的領土主張範圍逐漸縮小。17世紀和18世紀期間,英國殖民者和海盜多次襲擊聖奧古斯丁,多次將該城及其大教堂夷為平地。為保護佛羅里達首府免受攻擊,並維持佛羅里達在保衛古巴總督轄區(英語:Captaincy General of Cuba)和西屬西印度群島中的戰略地位,西班牙於1672年建造了聖馬科斯堡,並於1742年建造了馬坦薩斯堡。1738年,佛羅里達總督(英語:List of colonial governors of Florida)曼努埃爾·德·蒙蒂亞諾(英語:Manuel de Montiano)在聖奧古斯丁附近建立了摩澤聖特雷莎堡(英語:Fort Mose),這是一個為逃亡奴隸設立的防禦性城鎮,蒙蒂亞諾為這些奴隸提供了公民身份和自由,作為他們在佛羅里達民兵中服役的回報,該城成為北美第一個合法允許的自由黑人聚居地[24][25]。
英國殖民地時期
編輯
1762年,古巴(英語:Captaincy General of Cuba)哈瓦那在七年戰爭期間被英國遠征軍占領。1763年,西班牙同意將其位於佛羅里達的領土割讓給戰勝國大不列顛王國,以換取對哈瓦那的控制權。這次交易作為1763年巴黎條約的一部分,正式結束了七年戰爭。同時,英國還從法國手上獲得了新法蘭西的大部分領土,包括密西西比河以東的領土(除奧爾良島)、曼恰克河以南地區和包括紐奧良在內的阿米特河以南地區。 由於新獲得的土地面積太大,難以以一個行政中心管理,英國按阿巴拉契科拉河分割為兩個新的殖民地。英屬西佛羅里達包括部分舊西屬佛羅里達在阿巴拉契科拉河以西的土地,也包括舊法屬路易斯安那的土地,首府位於彭薩科拉。英屬東佛羅里達包括舊西屬佛羅里達在佛羅里達半島的大部分領土,首府為聖奧古斯丁。隨著佛羅里達易手,佛羅里達的大部分西裔人口隨西班牙殖民者遷離,還將許多土著居民帶到古巴[26]。
英國人獲得佛羅里達之後,英國政府向參與法印戰爭的軍官和士兵授予土地,以鼓勵他們定居和開發佛羅里達。為了吸引更多英國人移居佛羅里達,英國政府還在英格蘭報道佛羅里達擁有豐富自然資源的消息。許多被描述為「勤奮且品德良好」的英國人移居佛羅里達,大多來自南卡羅來納、喬治亞和英格蘭。此外,還有一部分定居者來自百慕達殖民地。這些人成為了現今佛州杜弗郡、貝克郡、聖約翰斯郡和拿索郡第一個英語居民群體。為加快開發殖民地的資源,英國修建了高品質的公共道路,例如修建了國王之路(英語:King's Road (Florida)),將聖奧古斯丁與喬治亞連接起來。這條馬路橫穿聖約翰河的一個淺灘,稱為瓦卡皮拉特卡(Wacca Pilatka),現在是傑克孫維下城的核心區域,曾被英國人稱為「牛渡口」(Cow Ford),這反映出在當地居民常在此地帶牛隻渡河[27][28][29]。英國人並引入種植甘蔗、靛藍和水果等經濟作物,以及從佛羅里達大量出口木材,這些都為當地經濟帶來了繁榮[30][31]。在英國統治時期,英國總督著手制定佛羅里達的殖民地法律,並在議會的建議下設立法院。這是佛羅里達首次引入源自英國的法律體系,該體系包括陪審團審判、人身保護令以及基於郡的政府行政架構,這些體系至今仍然沿用[30][31]。
1770年代,英屬北美十三殖民地與大不列顛王國之間的關係持續緊張,最終在1775年爆發美國獨立戰爭。在整個美國獨立戰爭期間,佛羅里達一直是保皇黨的據點,大部分人仍效忠於英國。無論是東佛羅里達還是西佛羅里達,均未派遣任何代表前往費城起草美國獨立宣言。[32]1781年3月至5月之間,由西班牙將軍貝爾納多·德·加爾維斯領導的西班牙、法國和美國聯軍,猛烈圍攻在彭薩科拉的英國軍隊和親英喬克托印第安人;5月8日,槍林彈雨下一枚榴彈炮炮彈擊中了喬治堡(英語:Fort George (Pensacola, Florida))外圍防禦工事的一個彈藥庫,防禦工事迅即被炸成瓦礫,57名英國士兵喪生。這次爆炸使原先僵持的戰局出現突破,聯軍從缺口一擁而入。守城的約翰·坎貝爾將軍知道他們被擊潰只是時間問題,於是在5月10日決定投降。
第二段西班牙殖民地時期
編輯
1783年,英國和美國簽署了《巴黎條約》,英國承認北美十三殖民地獨立,同時英國並與法國和西班牙籤訂了附帶的《凡爾賽條約》。作為戰敗國,英國將東佛羅里達和西佛羅里達歸還給西班牙,但因條約內沒有明確說明佛羅里達北部邊界,導致後來美國和西班牙為邊界問題各執一詞而產生一系列紛爭,直到1795年簽訂《平克尼條約》才解決了該領土爭端問題,雙方同意將北緯31度線作為美國與西屬佛羅里達之間的邊界[33]。佛羅里達在第二段西班牙統治時期間,西班牙對佛羅里達北部邊界的防禦較為薄弱,該地區成為美國南方奴隸的避難所以及印第安人對美國領土發動襲擊的基地,美國因此向西班牙施壓要求進行改革。
來自喬治亞州和南卡羅來納州偏遠地區的美國移民,主要是英裔美國人和蘇格蘭-愛爾蘭裔美國人,開始遷入佛羅里達北部。儘管原則上西班牙殖民者當局並不允許這種行為,但他們從未能夠有效管理邊界地區,令這些來自美國邊遠地區的移民持續湧入佛羅里達。這些移民與自英國殖民時期就留在佛羅里達的英國定居者混合,便成為以英裔美國人為主體的佛羅里達鄉民(英語:Florida Cracker)[34]。佛羅里達交還給西班牙之後,留下來的英國移民對西班牙的統治卻不願受西班牙人統治,這導致了1810年的一次武裝叛亂。1810年9月23日,武裝叛軍襲擊了巴頓魯治(現位於路易斯安那州)聖卡洛斯堡(英語:Fort San Carlos)的西班牙駐軍,從西班牙人手中奪取了該地區的控制權,宣布脫離西班牙而獨立,並自行成立西佛羅里達共和國。與此同時,美國則擔心西佛羅里達可能會落入敵對勢力手中,因為該地區很大一部分人口此前曾是英國臣民,因此美國決定迅速採取行動,以保障南部邊境的安定。1810年10月27日,美國總統詹姆士·麥迪遜宣告吞併大部分西佛羅里達共和國的領土,聲稱該地區是路易斯安那購地的一部分,並將其併入新成立的奧爾良領地。雖然共和國的部分支持獨立的領導人反對美國這一行動,但在美國的遊說和施壓下他們的態度最終軟化。1810年12月10日,西佛羅里達共和國在巴頓魯治向美軍投降。西佛羅里達共和國僅維持了90天,其領土範圍大致上便是現今路易斯安那州的佛羅里達堂區。1810年至1813年間,西屬西佛羅里達的領土逐步被美國占領。1812年,美國將西佛羅里達的莫比爾地區(英語:Mobile District)併入密西西比領地。同年,一群來自喬治亞州的美國移民得到美國政府的援助,試圖推翻東佛羅里達的西班牙殖民政府,但未能成事。[35]。
1810年代,隨著美國勢力範圍繼續向南推進,美國與塞米諾爾人之間產生了越來越多摩擦。塞米諾爾人是來自北方戰爭的美洲原住民難民,於18世紀初移居佛羅里達,塞米諾爾部落積極接納其他印第安部落(例如奇卡索、喬克托)的逃亡者和逃亡自美國南方的黑奴(這些黑人被稱為塞米諾爾黑人),以擴充自己的人口和勢力。美國獨立後,喬治亞州的美國人經常與塞米諾爾人因邊界問題發生衝突。對於美國來說,塞米諾爾人及其黑人同盟對佛羅里達邊境地區的騷擾活動,影響了美國白人移民在這一地區的生活,也成為了美國向佛羅里達地區擴張的障礙。1817年,安德魯·傑克森將軍率兵討伐塞米諾爾族和凱瑞克族,他向時任美國總統門羅立了個軍令狀:「給我六十天,我還你一個佛羅里達」。第一次塞米諾爾戰爭的主戰場在斯瓦尼河以西的佛羅里達及其與喬治亞的邊界地區,不僅時間很短,而且整體規模不大,這次戰爭至少造成了約100名塞米諾爾人和黑人的死亡,更多的人則被美國俘獲,不少村鎮被夷為平地,一些倖存的塞米諾爾人逃到了坦帕灣以及更往南的地區,繼續抵抗美國,亦為接下來的戰爭埋下了伏筆。
與此同時,西班牙在拿破崙戰爭後國力大不如前,越來越無力支撐佛羅里達的統治,拉丁美洲獨立戰爭亦使西班牙焦頭爛額。傑克森軍事行動的成功也讓美國堅信西班牙已經無力維持佛羅里達。1818年8月,美國總統門羅派出國務卿約翰·昆西·亞當斯和西班牙在美洲的事務大臣路易斯·德·奧尼斯(英語:Luis de Onís)進行談判。美國提出將武力占領聖馬科斯堡和彭薩科拉歸還西班牙,這既是為了避免西班牙和英國結盟反對美國,也為美國以外交方式獲得佛羅里達減少了阻力。1819年2月22日,亞當斯和奧尼斯在華盛頓簽署《亞當斯—奧尼斯條約》,內容包含對佛羅里達、德克薩斯、奧勒岡等地區的領土處理問題。其中根據條約第二條,西班牙將整個西屬佛羅里達(東佛羅里達和西佛羅里達)割讓給美國,第一次塞米諾爾戰爭也就此結束。該條約於1821年生效[36]。1821年3月3日,門羅總統代表美國正式接管東佛羅里達和西佛羅里達[37],安德魯·傑克森則被委任為當地軍事指揮官,同時擁有總督的權力[38]。
佛羅里達領地時期
編輯
1822年3月30日,美國國會將東佛羅里達和西佛羅里達的一部分合併為佛羅里達領地[39]。雖然佛羅里達已經成為了美國的國土,但與當地塞米諾爾人的衝突並未平息,隨著越來越多白人移民湧入佛羅里達,嚴重衝擊塞米諾爾人的生存空間,雙方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1823年,美國政府和塞米諾爾人簽訂了《莫爾特里溪條約(英語:Treaty of Moultrie Creek)》,確定了佛羅里達中部的印第安人保留地,有效期20年,七個酋長被允許保留在阿帕拉契科拉河沿岸的村莊,實質上是讓塞米諾爾人割讓大片佛羅里達土地,被趕到一片狹小貧瘠的保留地中集中管理。1830年,美國國會通過印第安人遷移法案,標誌著美國對印第安人的政策從剿撫兼施轉向強制遷移。1832年和1833年,美國政府與塞米諾爾人先後簽訂了《佩恩斯蘭丁條約(英語:Treaty of Payne's Landing)》和《吉布森要塞條約(英語:Treaty of Payne's Landing)》,該條約要求塞米諾爾人放棄其在佛羅里達的土地,並遷往現今的奧克拉荷馬州的印第安領地,條約還要求塞米諾爾人歸還部落中庇護的黑奴。一些塞米諾爾人在此時離開,但亦有不少塞米諾爾人選擇與政府對抗到底。緊張局勢不斷升級,1835年的戴德大屠殺(英語:Dade battle)引發了第二次塞米諾爾戰爭。在隨後的六年多時間裡,儘管塞米諾爾人在戰術和人數上處於劣勢,但塞米諾爾人有效地利用游擊戰對美軍進行頑強抵抗。戰爭期間許多塞米諾爾人被殺,還有更多人因迫在眉睫的飢餓而被迫投降並被強制轉移,大約有3,000名塞米諾爾人和800名塞米諾爾黑人被遷往印第安領地。到1842年戰爭結束,僅餘幾百名塞米諾爾人留在佛羅里達西南部的大沼澤地。
加入美利堅聯邦
編輯
1845年3月3日,就在總統約翰·泰勒卸任前一天,佛羅里達正式加入聯邦,成為美國第27個州[40],和美國其他南部州份一樣,佛羅里達州成為一個蓄奴州,不再是逃亡黑奴的庇護所。
1850年代,由於佛羅里達州西南部越來越多的白人移民,再度與該地區的塞米諾爾人爆發衝突。1855年12月,美軍人員摧毀了大沼澤地以西的一個塞米諾爾人的香蕉種植園。為報復美軍行動,塞米諾爾領袖比利·鮑勒格斯(英語:Billy Bowlegs)在邁爾斯堡附近發動突襲,引發了一系列報復性突襲和小規模衝突,但沒有發生大規模戰鬥,史稱第三次塞米諾爾戰爭。1858年,比利·鮑勒格斯同意帶著大部分部族成員遷往印第安領地,塞米諾爾戰爭就此結束。為促使塞米諾爾人結束戰鬥,美國政府除了向願意離開的塞米諾爾人發放補償金,並承諾在遷移過程中保證他們的安全。然而,仍然約有200至500名塞米諾爾人選擇留在佛羅里達大沼澤地中生活。塞米諾爾戰爭是所有北美印第安人戰爭中持續時間最長、成本最高、傷亡最慘重的戰爭。
南北戰爭時期
編輯
19世紀上半葉,由於自動紡紗機在歐美隨著工業革命而大規模投入生產,美國南方的莊園紛紛開始由種植蔗糖和菸草改種棉花,相比蔗糖和菸草,棉花對勞動力的需求更大,莊園通過國內市場購買奴隸來滿足需求,因此依賴農業經濟的南方州份都支持各州有權決定是否保留奴隸制。而北方尤其是中西部和新英格蘭地區以工業經濟為主,工廠急需大量廉價的自由勞動力,因此廢奴主義首先在美國北方興起,在美國建國之初北方各州已先後立法廢除了奴隸制。1850年代,圍繞奴隸制擴展至新領土的問題(如《堪薩斯-內布拉斯加法案》)導致南北對立加劇。1860年,反對奴隸制擴展的林肯當選總統,南方擔心奴隸制被廢除,11個州相繼宣布脫離聯邦,成立美利堅聯盟國。
1861年1月10日,佛羅里達州宣布脫離聯邦,聲明佛羅里達是「一個主權和獨立的國家」[41][42]。佛羅里達州成為繼南卡羅來納州、密西西比州之後第三個脫離聯邦的南方蓄奴州,並於2月8日加入美利堅聯盟國,和聯邦政府分道揚鑣。但這種分裂國家的行為,對林肯來說是無法接受的,他下決心不惜一切代價維護國家統一。1861年4月,當聯盟軍炮轟南卡羅來納州薩姆特堡後,林肯隨即對南方展開了堅決的打擊,南北戰爭爆發。
在南北戰爭期間,美利堅聯盟國從佛羅里達獲得的軍事支援較少;佛羅里達提供了約15,000名士兵被派往各地戰場。佛羅里達提供聯盟軍提供的補給品主要是食鹽和牛肉。這在1864年後尤為重要,因為聯盟軍失去了對密西西比河的控制,而失去了獲取德克薩斯州牛肉的渠道[43][44]。佛羅里達州發生規模最大的戰役是1864年2月20日的奧盧斯蒂戰役(英語:Battle of Olustee)和1865年3月6日的天然橋戰役(英語:Battle of Natural Bridge),兩場戰役均為聯盟軍的勝利[45]。1865年美利堅聯盟國戰敗,佛羅里達州國會代表團在1868年6月25日重新加入國會,佛州恢復在聯邦政府地位。
美國重建時期
編輯
南北戰爭的結束標誌著南方聯盟和美國合法奴隸制的終結,美國進入到重建時期,共和黨人掌控的聯邦政府試圖讓南方各州重新加入聯邦,並確保新獲得自由的非裔美國人的各種權利。重建時期曾為非裔美國人帶來了一線希望。隨著美國憲法第十三、第十四和第十五修正案的通過,奴隸制被廢除,公民權得到保障,黑人也有了選舉權。然而,這一進步時期是短暫的,南方白人對黑人的根深蒂固的種族仇恨並未消除,堅持白人優越主義及種族隔離的南方民主黨人利用種植園主的經濟實力,使用白人私刑、暴力等手段,在共和黨政府面臨內訌和經濟危機之際逐步奪回州政治權力。1876年,白人民主黨人在佛羅里達州議會中重新掌權。1877年,隨著聯邦軍隊從南方撤出並結束軍事管制,重建時期結束。如同南方各州迅速通過的黑人法典,佛羅里達州於1885年制定了一部新的州憲法。1885年至1889年,又通過了一系列倒行逆施的法律,這些法律嚴格限制了非裔美國人的自由,並建立了強迫勞動、種族隔離和剝奪選舉權的制度[46]。
19世紀後期的經濟發展
編輯
佛羅里達在南北戰爭中並未遭受重大破壞,因此在戰後的經濟恢復相對迅速。19世紀後期,佛羅里達州因擁有溫暖的氣候和溫和的冬季而成為熱門度假勝地,許多豪華酒店在佛州沿海地區像雨後春筍般湧現。佛羅里達還吸引了許多包括富豪和名流在內的人士前來定居,例如湯瑪斯·愛迪生和亨利·福特等,他們在邁爾斯堡地區建造了自己的冬季住宅。
南北戰爭後,鐵路在佛羅里達的發展中起到了關鍵作用,特別是在沿海地區。由於戰爭導致的債務,州政府無力擴展鐵路網絡,此時北方商人看到了佛羅里達的投資機會。1881年,漢英絲頓·迪斯頓(英語:Hamilton Disston)以每英畝25美分的價格購買了從奧蘭多到奧基喬比湖的400萬英畝土地,幫助佛羅里達擺脫債務。1882年,亨利·普蘭特開始在佛羅里達建設鐵路。1883年,由威廉·達德利·奇普利(英語:William Dudley Chipley)推動建造的彭薩科拉和大西洋鐵路(英語:Pensacola and Atlantic Railroad)建成,將佛羅里達狹地與全州其他地區連接,使得彭薩科拉港口的貨物可以通過鐵路運輸到全州。1884年,南佛羅里達鐵路(英語:South Florida Railroad)開始為坦帕和奧蘭多提供服務。1890年代初,亨利·普蘭特旗下的大部分鐵路和蒸汽船業務被合併為普蘭特系統,後來成為大西洋海岸線鐵路的一部分。由于越來越多遊客前往佛羅里達旅行,普蘭特還在鐵路沿線建造了許多酒店,其中最著名的是耗資近300萬美元的坦帕灣酒店(英語:Henry B. Plant Museum),是當時佛羅里達最現代化的酒店。1885年,標準石油公司創始人亨利·弗拉格勒在聖奧古斯丁興建龐塞德萊昂酒店。為吸引遊客到訪他的奢華酒店,他又修建了鐵路將聖奧古斯丁和代托納比奇連接到全國鐵路網,隨後他還開發了度假小鎮棕櫚灘,並用鐵路與其連接。1895年,亨利·弗拉格勒旗下的鐵路系統更名為佛羅里達東海岸鐵路。1896年3月3日,佛羅里達東海岸鐵路建成到羅德岱堡。1896年4月15日,鐵路到達比斯坎灣,即現在的邁阿密市中心所在。到1900年,佛羅里達已有超過3000英里的鐵路。
這一時期,柑橘產業(英語:Citrus production)成為佛羅里達的重要經濟支柱[47]。得益於鐵路的快速運輸,佛羅里達的柑橘可以迅速運往其他州。1894年冬季,兩場霜凍摧毀了該州北部和中部的農作物,而南部的柑橘種植園未受影響,產業繼續在南部蓬勃發展,並通過從霜凍中吸取的經驗研發了耐寒品種,並在全州範圍內重建了柑橘園。畜牧業則集中在佛羅里達中部。此外,佛羅里達出產的雪松木被銷往全國各地,這種木材可用於製造鉛筆和家具,而樹液則可用來生產松節油。在基韋斯特和坦帕灣,雪茄製造成為一大產業,他們將菸草葉卷製成雪茄,然後包裝並銷往世界各地。由於該行業需要大量熟練的工人,因此大批來自古巴的移民湧入,伊博城(英語:Ybor City)成為坦帕的雪茄製造中心。
19世紀末,許多古巴人不願繼續處於西班牙的統治之下,他們逃往佛羅里達但同時仍對古巴保持忠誠。古巴獨立戰爭領袖何塞·馬蒂曾前往坦帕爭取支持,以幫助古巴擺脫西班牙統治並爭取獨立。美國在古巴的企業投資了數百萬美元,並有許多美國公民居住在那裡,美國對古巴的獨立鬥爭格外關注。1898年,以緬因號戰艦訪問哈瓦那時爆炸沉沒為導火線,美國為了保護其在古巴的公民和企業對西班牙發起了戰爭,這場戰爭被稱為美西戰爭。美國軍隊在古巴作戰的同時,佛羅里達的坦帕、傑克孫維、費南迪納比奇、萊克蘭、彭薩科拉、基韋斯特和邁阿密等城市被用作美國軍隊的軍事基地。
房地產泡沫的產生和破裂
編輯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隨著勞工權益的進步,受過教育的技術工人開始享受帶薪假期、養老金和額外福利,這讓美國人手上有充裕的資金來投資房地產。同時,汽車逐漸普及成為家庭出行的必備工具,而佛羅里達成為許多人心目中的旅行首選目的地。許多中產階級家庭選擇遷移到佛羅里達,與過去到訪佛州的遊客不同,這些人更想購買自己的住宅和土地,而非租住度假村和酒店。在咆哮的二十年代由於經濟繁榮,如果擁有一份不錯的工作,獲得信用貸款變得十分容易,一些意識到這種經濟變化並想通過出售土地賺錢的土地投機者湧入佛羅里達州,他們以低價購買土地,然後以高價出售。當時在佛羅里達買賣土地的過程十分簡單,只需繳付一筆不可退還的訂金,剩餘款項要求在30天內支付。隨著土地價格迅速上漲,許多買家計劃在最終付款期限之前出售土地以賺取利潤,有時買家甚至根本沒有足夠資金支付土地全部費用,他們只有足夠的錢支付保證金,並寄望於地價持續上漲。
為了吸引各州居民到佛羅里達並投資房地產,佛羅里達州議會通過了禁止州所得稅和遺產稅的法律。同時,賽馬和賽狗活動在佛羅里達州也迅速發展,吸引了許多富豪賭客。1920年代,佛州各地建立許多冬季度假地,例如坦帕灣的戴維斯島、西南部的那不勒斯和馬可島都是在這個時期開發。此外,錯誤:語言代碼「Carl G. Fisher」不存在和約翰·柯林斯(英語:John S. Collins)購買並開發了邁阿密海邊土地,邁阿密海灘自此開始發展成為舉世聞名的度假勝地。1925年,海岸快線鐵路(英語:Seaboard Air Line Railroad)打破了佛羅里達東海岸鐵路在佛州東南部的壟斷,延伸其貨運和客運服務至西棕櫚灘,兩年後又延伸至邁阿密。
1920年,佛羅里達州的人口有968,470人,1925年人口便增長到了1,263,540人,短短五年內佛羅里達州的人口增長了逾30%。人口增長帶來的房屋需求過熱導致租金飛漲,加上投機者的炒賣房地產行為,使佛州房價物價飆漲,許多遷居佛羅里達的美國人發覺他們已無法負擔在此生活。1925年10月,鑑於建築材料需求已經嚴重影響到其他民生必需品的運輸,在佛州營運的海岸快線鐵路、佛羅里達東海岸鐵路、大西洋海岸線鐵路宣布禁運措施,暫停建築材料運輸業務,只允許食品、燃料、易腐爛物品和其他民生必需品經由鐵路運輸。於是,這場房地產泡沫如同開始時那樣迅速地破裂,市場上突然間出現了成千上萬英畝的高價土地卻無人問津。1926年邁阿密颶風(英語:1926 Miami hurricane)和1928年奧基喬比颶風對南佛羅里達地區造成災難性的破壞,進一步將佛羅里達經濟推向低谷,使其在1929年華爾街股災引發全國經濟大蕭條之前的四年就提前進入了「佛羅里達大蕭條」。
大蕭條與羅斯福新政
編輯
儘管1920年代初佛羅里達州經濟曾繁榮一時,但隨著房地產泡沫的結束,經濟開始走下坡路。兩場嚴重的颶風摧毀了南佛羅里達的大部分地區,並造成嚴重傷亡。接下來的災難是1929年的地中海果蠅疫情,它最初在奧蘭多附近的一個葡萄柚果園中爆發,這些昆蟲迅速傳播到全州柑橘種植園,摧毀了大部分柑橘作物,這對佛羅里達州經濟又是一大打擊。同年,全國進入了經濟蕭條時期,許多銀行關閉使人民失去了積蓄,無法負擔住宅費用或購買食物,導致大量企業倒閉、失業率飆升。大蕭條初期,佛羅里達州政府對民眾的幫助非常有限,四分之一的佛羅里達人依賴聯邦政府的救濟金生活。
1933年,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向美國人承諾推行新政以恢復經濟。新政包括了一系列幫助國家和人民重新立足的計劃,其中一個項目是平民保育團(CCC),招募來自全國各地的年輕失業男性,參與聯邦、各州與地方政府的自然資源保育工作,他們通過工作換取食物和衣物,其薪水則寄回家中幫助家庭。約有40,000名佛羅里達人參與了平民保育團項目。平民保育團在佛州的任務包括砍伐數百萬棵樹以建立森林防火帶,還在佛州各地種植了1,300萬棵樹,並建立了許多州立公園和野生動物保護區。他們並且協助佛羅里達東海岸鐵路公司重建了連接邁阿密和基韋斯特、於1935年被颶風摧毀的海上鐵路(英語:Overseas Railroad),重建工作於1938年完成,助力基韋斯特重新振興旅遊業。
在新政時期,佛羅里達州的私人企業開始重新發展,銀行業務亦逐漸恢復。商業大亨阿爾弗雷德·杜邦(英語:Alfred I. du Pont)擁有的佛羅里達國家銀行(英語:Florida National Bank)成功度過了難關,隨後收購了州內多家銀行,成為佛州規模最大的銀行之一。他還購買了大片林地,用以發展佛羅里達州的造紙工業。柑橘產業亦重新得到發展,向全國其他地區供應水果。到1939年,美國國家航空、東方航空、泛美航空已在佛羅里達州開通航班。由於新道路的建設、企業的發展和航班的開通,旅遊業重新繁榮起來。1930年代末,美國逐漸走出經濟大蕭條。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
編輯
1941年,美國正式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由於佛羅里達州氣候溫暖且有大量空置土地,非常適合建設軍事基地和訓練士兵,當地氣候條件和平坦地形使其成為特別適合飛行員訓練的地方。二戰期間,佛州的軍事設施數目迅速增長,擁有一共172個大大小小的軍事基地,其中兩個大型基地是位於克萊郡的布蘭丁營(英語:Camp Blanding)和傑克孫維海軍航空站(英語:Naval Air Station Jacksonville)。事實上,布蘭丁營在二戰期間相當於佛羅里達州的第四大城市,總面積達18萬英畝,容納了55,000名士兵。此外,基韋斯特海軍航空站(英語:Naval Air Station Key West)、德魯陸軍航空站、麥克迪爾空軍基地(英語:MacDill Air Force Base)、埃格林空軍基地以及彭薩科拉海軍航空基地也相繼啟用,另外還有兩個規模較小的索普喬比精確轟炸靶場和伊莫卡利陸軍航空基地(英語:Immokalee Regional Airport)。到1940年代中期,全州共有40個空軍基地為軍人提供訓練。
1942年,佛羅里達的美軍訓練設施開始不敷人員增長,促使軍方接管了許多酒店設施,包括聖彼得堡的唐塞薩爾酒店(英語:The Don CeSar)、好萊塢的好萊塢海灘酒店、棕櫚灘的浪花酒店、科勒爾蓋布爾斯的比爾特莫酒店,以及全州幾百家酒店和汽車旅館。有些地方被用作軍營,另一些則被用作為從海外送回的傷兵設立的臨時醫院。
雖然二戰主要戰場距離佛羅里達州十分遙遠,但德國U型潛艇利用了美國情報部門的失誤,曾經在佛羅里達附近的大西洋和墨西哥灣海域多次出沒,擊沉了超過24艘船隻。1942年2月底,德國潛艇在佛羅里達東海岸卡納維拉角附近襲擊了四艘商船。德國間諜還曾經在傑克孫維附近的龐特韋德拉海灘登陸,但他們在企圖破壞佛羅里達的鐵路以阻止軍事物資運輸之前就被捕獲。
第二次世界大戰帶來了美國歷史上最大的經濟增長,並為佛羅里達注入了大量資金,使得該州得以擺脫大蕭條的陰影,來自政府的訂單協助重建了佛羅里達的製造業、農業、旅遊業。隨著工業的重建,大量工作機會湧現,但由於大多數男性都在軍隊中服役,從而為女性提供了工作機會,事實證明她們也能勝任男性的工作,許多女性在造船廠和軍事基地工作。在佛羅里達無數的種植園裡,女性接管了男性留下的工作,當時有四分之一的農場工人是女性。期間,佛羅里達的柑橘業蓬勃發展,產業規模在1942年首次超過加利福尼亞州,成為全國第一。
1939年,佛州被描述為「仍然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空曠的州份」。在1940年它仍是人口最少的南方州,僅在全美排名第27位,但這場戰爭短短幾年內就改變了佛羅里達州的城市面貌[48]。戰爭期間,基韋斯特和邁阿密的人口激增。1940年,基韋斯特是一個僅有13,000人口的小城市,但五年內其人口增長到45,000人,邁阿密的人口從173,000人增加到325,000人以上。由於軍隊人員和冬季遊客的湧入,邁阿密地區迅速擴張。佛羅里達州不再是一個人口稀少的南方州,成千上萬的人因戰爭來到佛羅里達並決定定居於此。到1950年,該州人口增長到大約275萬人。在戰爭期間美國總人口增長了15%,但佛羅里達州的人口增長達到46%。
二十世紀的民權運動
編輯
民權運動起源於黑人(非裔美國人)未能像白人一樣享有公平和平等的待遇。即使在南北總統結束後,林肯總統解放了奴隸,但黑人仍經歷了漫長而艱難的鬥爭才爭取真正的平等。1909年,全國有色人種協進會(NAACP)成立,致力通過法律行動和宣傳,努力爭取平等權利並結束種族歧視。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其中一個重點是制止納粹德國對猶太人的種族歧視和迫害。佛羅里達NAACP發起了一項名為「雙重勝利」(Double V)的運動:在海外戰勝種族主義,也在國內戰勝種族主義,該運動引導佛羅里達聚焦南方的種族隔離政策。戰爭結束後,佛羅里達州議員提出了公共學校最低基礎計劃(Minimum Foundations Program),當時種族隔離迫使黑人和白人上不同的學校,而黑人兒童的教育質量通常不如白人,該計劃有兩個目標:首先,該計劃旨在提高佛羅里達州教育系統的水平,使該州在吸引新企業方面更具競爭力,從而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並促進經濟增長。其次,該計劃旨在升級州內的黑人學校,以免聯邦法院指控該州存在不公平、不平等的公共教育系統。
一些白人團體反對變革,不希望黑人獲得平等權利。1950年12月24日,因為在布里瓦德郡成立NAACP分會並推動黑人註冊選民,哈瑞·莫耳(英語:Harry T. Moore)和妻子被懷疑三K黨的成員謀殺,儘管由聯邦調查局主持的調查揭露了由地方官員、警察和三K黨成員千絲萬縷的關係,相互勾結以壓制黑人的權利,但執法部門最終因證據不足未採取任何法律行動,謀殺案的真兇也從未被審判。1954年,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宣布公立學校實行的種族隔離行為違憲,此決定為佛羅里達民權運動帶來了巨大變化。1956年,兩名黑人女性因在塔拉赫西的一輛公共汽車上坐在前排而非後排座位而被捕,這一事件引發了非裔社區的多次抗議活動。1956年至1957年,佛羅里達農工大學的學生仿效聯合抵制蒙哥馬利公車運動,在塔拉赫西組織了一場公共汽車抵制行動,成功推翻了公共汽車的種族隔離政策[49]。一系列的抗爭運動推動了許多法律和政策的修訂,按種族分開的飲水機、廁所、餐廳座位和酒店房間開始消失。1964年,馬丁·路德·金恩訪問了佛羅里達,他提倡和平抗議並組織了遊行抗議團體。這些遊行引發了許多暴力衝突和對抗,但最終為更多的遊行鋪平了道路。最終,美國通過了一項法律——1964年民權法案,該法案禁止基於種族、膚色、宗教、性別或國籍的歧視,涵蓋了教育、就業、公共場所和投票等多個領域。
1960年代,佛羅里達的大型西班牙裔社區也為爭取平等權利而努力。他們推動更高的教育水平,並積極參與政治和政府事務。1979年,羅伯特·馬丁尼茲(英語:Immokalee Regional Airport)成為坦帕市市長,並於1987年成為佛羅里達州第一位西班牙裔州長。
外來移民重塑人口結構
編輯
1959年古巴革命後,卡斯楚共產主義政權的建立引發了大規模移民,成千上萬的古巴人通過自由航班(英語:Freedom Flights)和馬列爾事件等途徑來到佛羅里達,使邁阿密迅速發展為古巴僑民的文化和經濟中心。聯邦政府利用位於邁阿密市中心的自由塔為古巴人辦理證件、提供醫療和牙科服務,因此自由塔也被稱為「南方的埃利斯島」[50]。
除古巴人外,其他拉丁美洲國家的移民也對佛羅里達的人口構成產生了重要影響。20世紀下半葉,許多尼加拉瓜人、薩爾瓦多人和瓜地馬拉人因內亂和經濟困難紛紛遷至佛羅里達。此外,20世紀80年代後期,不少哥倫比亞人因毒品暴力和經濟衰退而移居邁阿密,形成了強大的社區網絡。2010年代至今,委內瑞拉人因國內經濟危機和政治動盪大批移民佛羅里達,特別是南佛羅里達地區。與此同時,波多黎各居民作為美國公民,因不受移民限制,許多人因自然災害(如2017年的颶風瑪麗亞)和經濟困難遷至佛羅里達。
這些移民不僅重塑了佛羅里達的人口結構,還顯著推動了人口增長。根據2010年的人口普查數據,佛羅里達的人口已超過1800萬[51],並在隨後十年間持續增長。移民為佛羅里達帶來了年輕勞動力和創業精神,促進了經濟發展。同時,移民社區的文化多樣性使佛羅里達成為多元文化融合的重要代表,也推動了城市基礎設施和服務的擴展,以適應不斷增長的人口需求。這些影響使佛羅里達成為美國東南部人口增長最快的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