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皇帝,南明的末代君主,被后世视为大明最后的一线希望。然而他的命运注定坎坷。刚一登基,南明的力量就已所剩无几,根本难以抵挡内外压力。尽管后来有几支农民起义军与他结成脆弱的同盟,试图以此延缓崩溃,可是形势依旧急转直下。走投无路之时,永历帝不得不背井离乡,逃往缅甸。抵达异域后,他遭缅甸方面的武装力量解除武装,被安置在简朴的草殿中生活,饱受屈辱与冷落,日夜难眠,心中充满了对祖国灭亡的悲痛与对未来的不确定。
然而,这样的处境并非能让吴三桂高兴半分。吴三桂并非打算让这位被视为大明残影的皇帝就此安然无事。他率军踏入缅甸,向缅甸国王直陈要朱由榔的请求。缅甸王因局势动荡、心中惶惶,终于舍弃旧盟,出卖永历帝,将他交给了吴三桂。沿着缅途回到云南的路上,永历帝被严密监禁于昆明。出于对前路安全的顾虑与清朝下令的安排,吴三桂将永历帝及随行的25人一行人运至昆明篦子坡,最终遭处以极刑绞死。
吴三桂虽然已经投降满清,但难道就真以为满清会一直对他青眼有加吗?他为何不保留永历皇帝,待时机成熟再把他利用起来?其实,在当下的情势下,保留永历并非良策。自他投降以来,吴三桂就被卷入满清的棋局,必须充当他们的某种工具。若他把永历留在身边,满清对他的信任与重用便会大为减损,甚至可能对他不再信任。于是,除了击杀永历,别无他法也成了最简明的投名状,来向清廷示好、赢得持续的支持与权力的伸展。
展开全文
如果吴三桂走了点歪门邪道,试图将永历困藏以防暴露,显然他也没有那样的本事让满清全然不知情,一旦真相揭露,后果将不堪设想。再者,一个孤苦无援的永历皇帝,在清人眼中究竟算得上什么样的牌面?他不过是旧日王朝的残影,威胁与震慑力都极其有限,所谓的威胁不过是历史的遗牍而已。对满清而言,留着他无异于埋下一个不必要的隐患;而对吴三桂而言,杀掉他才是申请信任、换取未来权力的一张最直接、最安心的筹码。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