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虽然细节如此到位,电影的故事走向却让许多观众感到失望。电影的开头阶段是开封保卫战,虽然这场战役的摧毁力远超同年结束的松锦之战,但它的历史意义却显得十分重大。开封保卫战前后,李自成扫清了周围地区,流寇部队开始拥有了稳固的根据地。紧接着,闯军在朱仙镇击溃了明军的18万救援兵,甚至通过俘虏和缴获的马匹组建了正规军。
然而,《大明劫》并没有深入刻画这些战役,开封之战后就完全没有提及,朱仙镇之战更是缺席,汝州之战和潼关决战仅通过简短的片段和孙传庭的尸体收场。难道观众想要看到的仅仅是这些吗?
如果单独拿出这些战役重新编剧成一部战争片,《大明劫》或许能取得更好的票房成绩。可惜的是,剧组却没有走这条路。也许他们本打算通过非战争的情节来呈现明朝末年的困境,想要给影片增添深度,然而这也让影片的节奏变得混乱。
电影中,孙传庭曾被囚禁三年,出狱后对自己充满信心,甚至豪言自己带领五千精兵就能平定乱局。但当他重返陕西时,却被眼前的严酷现实所击败。粮仓空空如也,明军的武器锈迹斑斑,兵员没有军饷,士气低落。即便如此,孙传庭依然寄希望于外部势力,不肯接受内部的问题。
影片通过一个乡野郎中吴又可的视角,展现了孙传庭面临的困境。吴又可对孙传庭表示同情,但电影的结尾却令人震惊,孙传庭下令将所有伤兵烧死,以控制瘟疫的传播。而吴又可对孙传庭的无情行为感到失望,最终离开了他。孙传庭固然有自己的信念,但却早已失去了人心。
影片意图通过这些细节揭示明朝灭亡的原因,然而篇幅有限的电影却无法将如此庞大的历史背景完全呈现。如果这些内容只能用流水账的方式概括,那么《大明劫》或许不如直接拍成一部标准的战争电影。虽然影片开篇展示了精致的武器装备,吸引了不少历史爱好者,但冗长的对白和插入的草根郎中故事又让观众感到乏味。
这部电影既想展现战争,又想追求更深的意境,然而有限的篇幅无法兼顾这两者。如果要讲述完整的历史故事,或许像1984年拍摄的《双雄会》一样,精简历史情节,才更能让观众感受到故事的深度与力量。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